因新冠疫情停滯二年的「愛物惜福兒童物品義賣」活動,隨著加拿大列治文慈濟人文學校,從網課恢復實體教室上課,重新舉辦。
◎捐二手物 惜物造福
活動在12月3日和10日兩次上課日舉行,目的是鼓勵家長捐出 孩子已經不需要,但又能使用的書籍、玩具、文具等來義賣。同時,孩子也可以購買到需要的物品,來延續物命,學習珍惜地球資源。
活動當日,二手物品陸續由學生帶到學校後,志工們開始擺放、標價,物品琳瑯滿目。雖然是二手物品,但是大多是八成新,非常值得再利用。標價也很親民:十分、二十五分、五角、一元……讓學童都有能力購買。(加幣一元約為新臺幣二十三元)

學生可以在下課時間到中庭參觀選購,幼、低年級的小朋友,則由老師帶隊前往。義賣所得將捐助慈濟「早餐計畫」,幫助有需要的學童,這種「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」,利益他人的行為,值得鼓勵學童去實踐。
◎興奮尋寶 物命再續

「叮噹!叮噹!」下課鈴響起,學生們紛紛衝來會場尋寶,另一邊志工張蔚珊請學生說完一句靜思語,就送一個小飾物,很受歡迎。
三年誠班有位小朋友,買了一個很漂亮的手鍊,是要送給媽媽的,令人感動。十年誠班羅仲萱老師的學生很窩心,買了兩件東西送她,敬師、愛師情誼充分表露。也有學生買了物品交款後,主動說不用找零了,雖然是小小額的捐款,但是募得大大的愛心,多麼值得鼓勵!
二誠張妍婕老師對學校的義賣非常支持,她買了很多文具,可以當禮物送給學生。幼小誠林麗卿老師帶學生參觀時,也忍不住掏腰包購買,兩位老師都說自己比學生還要興奮,因為二手物品非常優質,並感恩家長的喜捨,將物命延續。
有位家長帶著自己還未上學的小男孩,在一堆書籍及物品中耐心地找尋合適的書本及玩具,結帳後就在中庭的一角,與小孩開始分享買來的物品。小男孩手中拿著玩具螺絲起子拆解螺絲,玩得非常高興。

家長對此次的義賣活動更是讚不絕口,感恩慈濟以品德教育、生活教育落實在生活中。
◎惜福愛物 心存善念
許多幼小班的小朋友,對義賣桌上的玩具感到好奇又很感興趣,老師們也趁機告訴學童要愛物惜物,有些玩具因為長大了自己不再使用時,卻是其他小朋友需要的,不要丟棄浪費,這也是愛惜地球的方式。

知道購買二手物品的款項將用於慈善用途時,志工梅丁滿的孫子說:「我們要再多買一點。」令人聽得好窩心,四、五歲的孩子都知道幫助他人,這種做好事的善念幼苗,從小在內心深深種下,相信長大後,一定是個懂得布施有福的人。
經過二次的愛物惜福義賣,獲得253.4加元(約新臺幣五千七百元)的善款,將轉送慈濟加拿大分會作為「早餐計畫」的基金。看到孩子們捐出自己的玩具、文具、書籍,義賣所得幫助別人的愛心行為,志工趙秀美說:「種下善的種子!愛心滿滿!感恩又感動!」教務主任路敘培以靜思語讚美學童:「人人行善,人人有福。」

雖只是簡單的義賣活動,卻從中看到了「喜捨」、「延續物命」、「珍愛地球資源」、「慈善」的美德,這種生活教育在孩童身上實踐,也啟發了他們的善念。點滴小愛,聚沙成塔,匯集成大愛,讓更多人受福的美善教育,是多麼寶貴的一門課啊!
